最新的数据显示,人类首次观测到的太阳系星际访客“Oumuamua”,可能是一个棍棒状的细长岩质天体,其长度约为400米,差不多是其宽度的10倍,要远远大于太阳系内观测到的小行星或彗星的长宽比。正因如此独特的外形,“Oumuamua”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其他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统形成的线索。

目前相关观测和分析结果已经刊登在11月20日出版的英国学术期刊《自然》杂志上。研究人员认为,“Oumuamua”在闯入太阳系之前已经在银河系中游荡了数亿年的时间。

美国宇航局科学任务委员会副主任托马斯.泽布臣(Thomas Zurbuchen)表示:“数十年来,我早就已经推断可能存在类似的星际天体,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他们直径存在的证据。这一历史性发现为我们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开启了一扇新窗口。”
就在发现“Oumuamua”之后,依靠地面望远镜获得最佳观测数据迫在眉睫。世界各地的望远镜及天文台,都被发动起来测量其轨道、亮度和颜色,这其中就有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(VLT)。

综合欧洲南方天文台望远镜搭载的FORS设备以及其他大型望远镜获得的图像,夏威夷天文研究所凯伦·米奇(Karen Meech)领导的天文学团队发现随着“Oumuamua”每7.3小时自转一周,其亮度也在发生变化,变化幅度达到10倍。米奇解释说:“如此不寻常的大幅亮度变化表明,‘Oumuamua’的外形极其细长,长度大约为宽度的十倍。”

目前,太阳系内已知的彗星和小行星从未发现过类似的亮度变化,它们的长宽比最大也仅为3,远远小于“Oumuamua”的这一数值。

太阳系星际访客“Oumuamua”可能是一个棍棒状的细长岩质天体。图为艺术家笔下的想象图。

除了复杂而奇特的外形,研究人员发现“Oumuamua”与太阳系外层的天体类似,看起来颜色偏红,并确认其表面稳定,因为在其周围没有发现即使是最微弱的尘埃踪迹。这些特性表明,构成这位太阳系星际访客密度很高,主要成分可能是岩石或金属,没有水和冰,而偏红的颜色则是长期宇宙辐射的结果。

随着“Oumuamua逐渐离我们远去,它的亮度正迅速降低,但仍有一些大型地面望远镜在继续关注它的行踪。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望远镜从本周起开始追踪“Oumuamua。

截至11月20日,“Oumuamua正以相对太阳的13.8万公里时速(即每秒38.3公里)离开,飞离路线与太阳系平面成大约20度夹角,与地球的距离则达到2亿公里,大致相当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距离。早在11月1日左右,“Oumuamua就已经穿过火星轨道,预计明年5月才通过木星轨道,并最终朝飞马座方向继续游弋。

据估计,今年12月中旬,“Oumuamua将更为暗淡而难以发现,届时地面望远镜的观测也将终止。不过,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研究中心(CNEOS)将竭尽所能继续追踪,进一步明确“Oumuamua离开太阳系的轨迹。